作為省會城市,太原交通運輸需求龐大。為此,在太原站的基礎上,山西又建起了新太原南站。該站占地面積950畝,總建筑面積203032平方米,10個站臺,18個進站口,22條線路!皼]想到山西能建成這樣的車站,作為山西人,我們很是自豪!”來參觀新太原南站的老百姓激動地說。
車站一位鐵路工作人員說:“我在鐵路十年多時間,親身經歷了內燃到電力,客車由“綠皮車、空調車、雙層空調車,到動車的歷史性變遷!笔甑陌l展,太原鐵路運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各種新技術,新設備不斷投用,列車運行速度也愈來愈快。動車組開行密度越來越大,這意味著太原同各大城市的距離將大大縮短,為太原融入全國各地城市經濟發展,創造了良好的條件。
“今年春運,就能在寬敞明亮的新南站候車室候車了”。許多參觀完新太原南站的人們,說出了自己的心聲。
“大雨傘”喜迎旅客
站在晉陽街東口朝東望去,你會看到一座超大型的建筑,在銀色的屋頂上,“太原南站”四個大字格外顯眼。
在南站西進口前抬頭仰望,正上方玻璃幕墻上整齊排列著半圓裝飾物,酷似古城門上的門釘。兩側墻上的灰磚縱橫交錯構成格柵,體現了山西傳統民居特色,同時也構成了玻璃幕墻上的透光孔。
站廊內的立柱,頂端向四個方向延伸,撐起車站頂棚。從站廊到候車大廳,你看不到傳統、粗笨的混凝土柱子,而是一把把棱角纖細的“大雨傘”。
從站房到候車廳,48把“大雨傘”撐出近8萬平方米的室內空間。銀色頂棚層面與灰色金屬柱子間,留有一道道縫隙。這樣的設計,是為了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,減少室內燈具使用量。加上候車大廳四周大量的玻璃幕墻,旅客站在車站大廳內,白天即使不開一盞燈,也不會有光線暗淡的感覺。
設計彰顯人性化
坐火車的第一件事是買票。太原南站的售票廳分別位于一層大廳和地下一層西面的出口。
售票廳柜臺內外用的是防爆玻璃,柜面是米黃色臺面。奇怪的是,售票柜臺并不一樣高,其中的一個柜臺只有70多厘米高,比其他柜臺明顯矮了一截。原來,這是專門為殘障人士準備的,輪椅可以探進半個柜臺的位置,不需要直起身子就與售票員溝通。
進入候車廳,旅客可選擇東西兩個進口。西進口靠近主廣場,是最主要的進站口。通過樓梯或扶梯,便可進入二樓高架候車廳。為方便母嬰和殘障人士,一層候車大廳還設有專用候車室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站的VIP候車室共有四個,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,分別為五臺山候車室、鸛雀樓候車室、晉祠候車室和菊花候車室。五臺山貴賓候車室面積為300多平方米,是太原南站最大的VIP候車室,地上鋪著羊毛地毯,墻上掛有五臺山油畫。鸛雀樓貴賓候車室面積為200多平方米,墻上鑲嵌鸛雀樓瓷板畫。晉祠貴賓候車室面積為70平方米。還有一個菊花貴賓候車室,面積為100多平方米,墻上掛的是太原市花菊花的刺繡作品。
步道安裝“紅綠燈”
高架候車廳與10個站臺相通,共有18個進站口,22線鐵軌穿行車站。步道地面上的箭頭指示燈,可以變換紅、黃、綠三色,指引旅客通行。旅客通過檢票口后,可經由樓梯、扶梯或升降電梯,下到一層站臺乘車。
站臺上鋪設的是防滑地磚。離站臺邊緣1米處,鑲嵌著一排黃色園點盲道磚。地磚表面還被切割出一道道淺槽,為的是增強地面摩擦力,讓旅客走得更穩。
與平常所見的站臺截面直上直下不同,新南站站臺下面是凹進去的。這種設計,是為了旅客如失足掉下站臺,可以在危急時刻,有空間躲避進站火車。
出站旅客,可以走地下一屋出站通道,選擇東、西兩個出口出站。出站通道頂棚凹凸不平,具有吸音功能,可以降低封閉場所的噪音。西出口擺放著15臺檢票機,兩側還有人工驗票值守通道,可以就地完成補票。
7月1日,太原新南站將正式迎接旅客,屆時,旅客們將感受到如家般的溫暖。 |